网站通知:中国印包网已更名为印包界(yinbaojie.net),全球印刷包装行业价值资讯头部媒体,重要的印包行业资讯集散平台。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图片报道


什么是真正的按需印刷?郭建红在给中图集团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上写道:“读者才是按需印刷的发起点,让读者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就是我们的愿景。”

作为按需印刷的成熟案例,包括建宏印刷在内的中图按需印刷为中国的按需印刷蹚出一条成 功之路,变与守之中,给按需出版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几乎每个出版从业人员都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再冷门的图书,也有人要看;再畅销的图书, 也有绝版的时候。面对这些难以满足的阅读需求,能够“一本起印”的按需印刷被认为是出版  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在十年前就有人提出这样的设想:一场婚礼结束后,嘉宾就可以得到一本关于婚礼现场的纪念册作为纪念;学校的学生可以领到印有他 们名字和照片的专属教材;甚至未来每个家庭的书架上,都有一键定制的属于自己的图书;出版社也不再需要将一车车印好的书从印刷厂运到库房,堆积在高大的货架上,更不用再为库存发 愁。这些现在已经可以逐一实现的场景在当时还只是一种大胆的想象。

2014年,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图集团”)开始布局按需印刷,2015年,并购北京建宏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宏印刷”),正式开启了中图按需印刷之旅。通过几年来的创新实践,建宏印刷从传统印厂逐步转型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按需印刷智慧工厂。作为中国按需出版的重要实践者和亲历者,建宏印刷总经理郭建红表示:中图按需印刷的成功,关键在于坚定贯彻的决心与大刀阔斧的改革。

重塑

按需出版作为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模式,不仅需要打破原有体系,重塑出版组织架构,更需要企业作为一项工程放在战略高度上去贯彻实施下去。中图按需印刷的诞生就是中图集团为了适应出版业数字化发展趋势,顺应全球按需出版、构筑按需印刷领域的一个战略布局,也是建宏印刷决心进入按需印刷领域的一次成功转型。

其实,建宏印刷与中图集团的合作最初是通过英格拉姆(Ingram)公司的牵线促成的。英格拉姆是全世界最大的图书批发公司之一,早在 2000年就已经开始了图书按需生产业务,在英 美多地建立了自己的POD图书生产线,并与全球众多的出版社签订了图书生产授权协议,实现了“先卖后印、就近生产”的按需生产供货新模式。

受到英格拉姆的启发,中图集团一直在探索通过本地按需印刷方式来解决进口图书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而此时已在传统印刷和数码印刷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建宏印刷也看准市场机遇想要转型按需印刷。在一次展会上,郭建红认识了英格拉姆的负责人科比,和他聊了自己对于按需印刷的畅想,也得到了科比的很多指导。后来中图集团也找到了科比,提出想要建立自己的POD生产部门。科比对他们说:“中国就有一个印刷企业也想做这件事,你们完全可以合作”。就这样, 他们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图书按需出版服务商的撮合下开始了中图按需印刷的发展之路。

按需印刷的基础是海量的图书印刷源文件,生产突出特点就是一个“快”字,对印刷文件的标准化要求高。目前国内出版企业在印刷文件标准化方面与欧美出版社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国内出版社印刷文件大多委托给了排版公司,这些排版公司使用的排版软件不统一,不同的排版软件更是涵盖了各种版本。面对杂乱无章、无从下手的数据文件,建宏印刷专门成立项目组,自主研发了名为“印库”的印前自动化平台,可以为出版企业提供数字文件规范化加工服务。

“印库”的作用,就是在生产之前,将图书的电子源文件导入系统进行检测,把格式存在问题的源文件处理成符合按需印刷的格式标准。通过自动化检测源文件,大幅提升了印前工作的处理效率。在建宏印刷厂里,有一条“贴心大街”,还有一条“善印胡同”。员工们的工服上也都绣着“贴心善印”四个字,这是建宏印刷自主开发的订单和生产管理系统,也是公司一直以来坚持的经营理念。在他们看来,做好按需印刷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更是服务。

“贴心善印”系统具备客户管理、订单管理、生产管理和物流配送功能,可以帮助客户在线完成自助下单到报价,再到订单状态全线跟踪的全流程服务,并通过移动端、微信端进行信息传递,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直接对接客ERP系统,显示订单自动对接和生产状态反馈功能;生产管理系统则对订单、排产等生产流程和原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突破了传统生产管理系统只能管理到每批产品的现 状,实现了对每件产品生产过程的实时管控;自主开发的智能排产功能,根据按需印刷订单数量多,印刷复本量小,生产周期短等特点,按照订单的数量、材料、印刷装订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智能分类,协助人工排产,最大化发挥设备效率,避免频繁调机和材料浪费。“贴心善印”打通了用户与生产之间的链接,将登录、下单、文件传输、生产、配送、支付等环节进行在线整合,使按需印刷流程变得简单易用。

在2017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图 集团发起了“全球印刷联盟”项目,和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10个国家的12家印刷企业建立了联系。联盟聚合了众多出版企业的优质内 容资源,构建起按需印刷资源库,并将海外和国内印刷源文件格式标准化、统一化。从2015年开始到2018年年初,建宏印刷内外部的各环节终于打通,中图按需印刷形成了完整的业务链。

升级

2016年“新零售”概念火了起来。郭建红一口气买了十几本“新零售”相关的书籍回来研究,他发现:这不就是按需印刷一直想要做的事情吗?百度给新零售赋予的定义是:“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商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重塑业态结构和生态圈,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模式。”也就是说,只有供应链的整体发生了改变和突破才能称为“新零售”。

经过一番研究,这个刚成立不久的新公司又做了一次更大胆的决定:要建立一个以按需印刷为支点的新零售图书供应链平台,它可以依托完善的软件系统和快速响应的生产能力,实现出版、发行、生产、分销以及监管的数据联动,提升时效、降低成本。

2021年,中图集团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发布了“中图新零售”解决方案,其定位是以按需印刷为基础,帮助国内出版产业价值链的重塑;以大数据为驱动,不断优化出版、印刷、销售、流通全产业链;以实现微库存、零库存的图书生产发行网络为目标,形成真正的图书新零售生态体系。

这一生态体系提供的核心服务之一便是中图印云平台。中图印云的职能一方面是为出版社提供数字资源托管、智能印制服务,另一方面为印厂提供加盟印制的对接服务。

中图印云有完善的服务链:一是缩短供应链;二是通过建设销售矩阵,对接各大图书销售平台,盘活图书资源提升价值链;三是利用按需印刷特性,使用“一书一码”等技术,助力出版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在生产方面,中图印云在极大提升印刷效率的同时,采用多重技术手段保证出版社文件数据的安全。在供应链方面,传统国产图书零售是由“货场人”构成的垂直分销模式,其生产方式是出版社预估市场销售情况,将图书电子文件发到印厂,印好后统一上市销售,这种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而现代图书零售市场是由“读者-线上线下渠道-供应链平台-读者”形成的完整闭环。从传统印刷到按需印刷,生产环节得到缩减,生产效率得到提升,这就是新零售本来的样子。

在目前的第一阶段,中图印云聚焦在解决短版书、断版书的问题上。据北京开卷数据显示,55%的新书出版1年后会成为断版书,并退出流  通市场。“过去的传统印刷,首印需要达到一定量级,如果销售无法达到印量,就会增加出版社的库存压力,进而增加资金占用。”郭建红在采访中分析道,通过按需印刷,既可以打破传统印刷“最低印数”的限制,还可以为出版单位提供异地就近印刷、工厂直发的服务,有效减少图书库存,降低出版社的仓储费用,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盘活大量资金,同时还能提升对客户的响应程度。尤其在印量小的图书上,按需印刷的优势格外明显,可以有效解决需求较小的学术著作、专业教材等图书的印制问题。

关于图书分印模式的重要性,郭建红对2020年疫情期间固安库房告急事件记忆犹新。固安市是出版业库房和印厂的聚集地,主要承担着北京出版社仓储物流和生产基地的角色,2020年疫情爆发,库房因疫情管控导致运输车辆无法进入, 图书供应链受到严重影响,而分印模式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状况的发生,优势极为明显。

未来,中图按需印刷计划通过中图印云进行异地分印,以缩短供应链,降低出版企业成本。分印模式给出版社带来的影响,单方面看,按需印刷方式的单册印刷成本的确高于传统批量印刷的单册成本,但通过按需印刷节省了物流费、仓储费,最重要的是出版社的库存明显降低,所以综合成本是低的。

十年前出版人对按需印刷的想象现在可以通过中图印云得以实现。中图印云的典型消费场景:对下游的读者来说,凡是要读书的人都可以 上“印云”来找书,如有购买意向,“印云”可以提供生产加工服务,并迅速送到读者手里。同时,“印云”也将服务于图书馆、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等,例如可以提供某一领域几十年间出版 的书。这也是图书销售上的一次服务升级。

近年,公司通过相关机构对中国按需印刷 市场进行了一次估算:目前图书零售额为每年1000亿,其中有70%以上的图书应该采用按需印刷的方式生产,保守的来说这块市场应该在 300~500亿,但目前我国按需印刷的比例不足 1%,这一比重在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40%左右,且还在不断增长。这充分说明中图印云和按需印刷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可以被视为一个百亿级的市场。

转型

北京顺义后沙峪吉祥工业园区,郭建红几乎 每天都要开车来转一转。2003年,他亲自设计建造了这片厂房,并把成立四年的建宏印刷厂搬了过来。当时,刚完工的墙面还没有彻底干透,郭建红就和几个一起创业的兄弟都住到了这里, 白天跑业务,晚上加班加点赶订单。如今这里已经改造成了一片洁净无尘的中图按需印刷智慧工厂。

郭建红评价自己就是“爱琢磨”。1986年, 大学刚刚毕业的郭建红第一次见到印刷机就被吸引了:一张白纸从一边进去另一边出来就能印满文字和美丽的图片,这让他觉得特别神奇。从那时候起,搞印刷就成了他的一个理想。从“要想发搞印刷”的黄金时代到很多印刷人纷纷“逃离”,郭建红一直坚守在印刷行业,在转型中不断寻找新的机遇。

毕业之后的郭建红在北方华进印刷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华进”)跑了八年业务。在那个年代,郭建红经常能拿到丰厚的业务提成。“没有别的,就是勤快”。写字楼里的人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积攒了大量资源和经济基础之后,郭建红自立门户成立了广告公司。1999年,中港合资的北方华进合约到期,郭建红看准时机收购并成立了建宏印刷。

在传统印刷的黄金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挤进来分这块“蛋糕”。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印刷企业打起价格战,让传统印刷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郭建红开始分析订单、与客户交流,通过对市场深入接触和了解之后,他发现一个规律:订单数量不断增加,印数越来越少。这种变化不太符合传统商业印刷的生产特点,却很符合另一种新型的印刷方式——数字印刷。

贸然进入数字印刷领域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建宏印刷遇到了新的困境: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有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管理方法,他们在这方面缺乏经验,且当时中国数字印刷市场大环境并不成熟,可以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需要下大功夫去摸索试错。

如今回想起这个过程,郭建红仍然觉得心有余悸。“但只要大方向是对的,那就要坚持下去,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印刷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郭建红说,做每一个决定之前他会先去设想最坏的结果,既不能畏首畏尾也不能盲目激进。2010年,建宏印刷成立了一个小型快印店试运行,引进了HPindigo5500和7500数字印刷机,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人才、累积经验。但在随后考察市场的过程中,郭建红发现快印店形式更多的是满足文印要求,而数字印刷“工厂形式” 才是商业印刷该走的路。此后一年,建宏印刷及时调整,一分为二打造“传统+数字”印刷工厂。

这期间,郭建红接触到出版物印刷,他发现传统出版印刷存在大量库存浪费、退书以及损耗率高和销售数据难以获取等诸多问题,而按需印刷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尝试过数字印刷的多个领域,郭建红觉得做按需印刷的意义更大。但当时的建宏印刷既没有出版资质也没有读者资源,更谈不上按需印刷。刚开始,工厂只能做短版、超短版印刷服务,在定制印刷品上做一些尝试,直到2014年与中图总公司的“邂逅” 让建宏印刷又一次迎来了新的机遇。

从新公司成立开始,建宏印刷在中图集团的支持下,投入巨资对建宏印刷的生产设备进行全 面的淘汰升级:引进了日本网屏、惠普INDIGO、瑞士HUNKLER、日本好利用、德国科尔布斯全自动数码精装机等多条国际化先进的数码印刷及自动化印后加工生产线。整个生产过程节能环保、VOC排放远低于国家、行业和北京地方的标准,水性墨水无毒安全,无论是单色印刷还是全彩色印刷,品质都可以媲美胶印的水平。

采访中,郭建红拿出用宣纸印刷的《黄帝内经素问》,这是建宏印刷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开发实现的宣纸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成果。该书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提名奖,让业界进一步打消了出版社对数码印刷质量的顾虑。

谈及建宏印刷在按需出版方面的优势,郭建红认为一是中图集团强大的资源支持,二是完善的流程管理系统,三是严格的质量管理。在建宏印刷,所有产品都要经质检人员全部检验后才能出厂,每周还要开产品质量例会进行复盘和改进。郭建红规定,对于产品的外诉不能超过3‰,内诉不超过8‰,并一再强调:“虽然数字印刷求 ‘快’,但一定不能牺牲品质。”

经过对一系列软件和硬件的建设,建宏印刷的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处理和控制,使质量、效率、成本和灵活性达到了最佳的平衡。从2016年9月份正式全面转成数字生产开始,建宏印刷的客户从当时的30余家增长到如今的150余家。近几年受疫情的影响,出版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2022年上半年整个国内按需印刷增长势头迅猛,中图按需印刷的订单销售额更是增长了28.8%,这也证明了建宏印刷转型的又一次成功。

新玩法

如何让传统的纸质图书换发新的生命,提高图书的附加值和趣味性?如何以按需印刷的方式改善出版行业的价值链?“按需印刷,不止于印”,这是中图按需印刷给出的答案。围绕按需印刷,包括建宏印刷在内的中图按需印刷做出了很多大胆的尝试。

早前作者写完书交给出版社,出版社编完书交给发行,作者和出版社就基本和这书“失联” 了。书卖掉多少?卖到哪里?卖给谁了?读者读完书的感受如何?这些信息只能通过销售渠道逐级反馈,信息不实而且滞后。信息传递方式停留在广播式,缺乏互动,有人不禁会问:传统出版业是不是有点脱离时代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宏印刷将可变数据印 刷技术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现 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推出了“一书一码”解决方 案。不同于普通静态的二维码,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网址链接,而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是互联网+在出版印刷领域的一次创新性实践。读者可以通过“一书一码”获得正版图书专有的电子版本和图书音视频资料资源,通过扫描二维码与作者和编者互动交流。“一书一码”实现 了纸质图书与多媒体阅读的融合出版,通过真实扫码数据分析,还能让出版企业获得真实鲜活的 发行数据,以供参考。

一书一码”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各项数据实时公开透明地向监管部门开放,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出版企业解决盗版书的难题。据介绍,中图按需印刷与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在CFA国际会计师原版教材的印制上,应用动态二维码技术,代替了原有图书附带的光盘,同时根据提供的数据防伪服务,帮助公安局破获了多起盗版案件。

按需印刷与新零售结合的玩法还有很多,最受人瞩目的就是“小空间大内容”项目。这个项目是中图按需印刷运用按需印刷方便高效的特点,同时利用大数据思维和长尾模式经营打造的现代 复合型书店。

“小空间,大内容”项目在几年前开始推进,先是通过与各书店合作的形式开展体验店,在馆 配、机构市场等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这里可以提供洽谈、聚会、工作的场所,还可以在百万种图书资源与读者之间建立联系,供读者选书、看书、买书、写书、分享,与作者沟通交流。

将按需印刷与文创结合也给中图按需印刷带来了不小的收获。2017年,在第二十七届阿联酋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上,建宏印刷使用按需印刷技术制作的文创产品《千里江山图》长卷有幸作为国礼赠送给了阿联酋副总理兼内政部长赛义夫· 本 · 扎耶德 · 阿勒纳哈扬亲王。

做文创,是因为我们想尝试一下按需印刷  与文创产品结合后,能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几年来,结合轮转数字印刷设备的特点,建宏印刷对宣纸印刷进行了探索,经过反复实验,做到了40克以下超薄宣纸的无拼接,不间断印刷,解决了古书画印刷品后期拼接所带来的视觉缺憾。通过开发新工艺,中图按需印刷还将图书新零售与文创相结合,打造有品质有温度的文创IP,实现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在建宏印刷二层展览室,用宣纸印刷的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样式繁多,颇受消费者欢迎。未来,中图按需印刷还将与新零售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衍生出更多的资源形态。

两年前,建宏印刷成功实现了实时按需印刷报纸的服务,按照本地的发行数量即时印刷,并将报纸在当天送到读者手中。这种报纸一部分是针对各国大使馆或者小众读者,还有一种应用场景是在民航的飞机上,为不同国家头等舱客人提供当天的报纸。这不仅要求响应速度够快,还要求个性化精准服务。利用中图印云强大的软件系统,可以很好地做到“量身定制”的差异化服务。

什么是真正的按需印刷?郭建红在给中图集团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上写道:“读者才是按需印刷的发起点,让读者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就是我们的愿景。”

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按需印刷将与信息及互联网技术充分融合,向着“更加按需”的方案发展。接下来,建宏印刷将继续完善和创新按需印刷技术,改善生产工艺,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同时与各地优秀印刷企业联合建厂。在山东泰安,建宏印刷济南分厂已经筹备建设完成。通过在全国部署更多的数字化印刷车间,打造中图印云平台数字印刷中心,进一步发挥云平台“中枢大脑”统筹协调作用。

作为按需印刷的成熟案例,包括建宏印刷在内的中图按需印刷为中国的按需印刷蹚出一条成功之路,变与守之中,给按需出版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来源丨 中国印刷 黄小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